当前位置: 求职1号站 > 实用文 > 心得 >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范文

| 艺洁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1

农村是个"大课堂",走在全国前列的永联村,则肩负起"摸着石头过河"的使命。为探索建立适合城镇化乡村的治理模式,吴惠芳用了10年时间,分四步来解决这一根本制度问题。

第一步:集中居住。2006年,国家住建部在苏州推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吴惠芳与班子成员通气之后,大刀阔斧的把散居在田间地头的3600户农户全部拆迁掉,将张家港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1000亩指标全部争取到永联,建设了占地600多亩的农民集中区--永联小镇,并在小镇上配套建起了农贸市场、医院、商业街、学校等现代化设施。如今的永联人,住的都是大产权、红本子的商品房,在村里就能买菜、上学、治病。

第二步:服务下沉。村民集中居住之后,村域内居住人口也开始急剧上升。吴惠芳认为,农村城镇化既要有城镇化的基础设施,也要有城镇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此,他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陈述原因和建议,很快,得到了张家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在永联成立了社会管理协调小组,把交警、城管、工商、卫生、消防等机构和执法人员派驻到永联,实现了城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永联人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务。

第三步:村企分离。1998年和2000年村办企业永钢集团转制时,永联村坚持给村集体留下了25%的股份,也给村民种下了一颗摇钱树。为实现村企共建共享,同时确保企业市场化经营,吴惠芳将永钢集团和永联村的财务完全分开,村企两本账;管理班子分开,村企两套管理人马,两套薪酬体系。企业讲究的是效率优先,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经营,村里讲究的公正公平,按照自治组织条例治理,两者是纯粹的投资关系。

第四步:政经分离。永联村除了持有永钢集团25%股份的集体资本,还有300多个门面店的集体资产,8000亩耕地的集体土地,年可支配收入达1亿多元。同时,永联村有1万村民, 1万多外来人口,村委会管不了也管不好。吴惠芳决定推进政经分离:一是成立城镇化社区。2011年,永合社区正式成立,并选举社区居委会,直接隶属于南丰镇政府。二是成立永联村经济合作社。2013年,通过制定经济合作社章程,对10676名社员进行确权,并选举产生社员代表,由社员代表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并聘请经营管理班子,确保集体资产、土地、资本保值增值。2017年,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员年人均福利分红近一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4.58万元。

吴惠芳深知要打开封闭的、熟人社会的乡村格局,实现有理、有节、有序的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必须依靠制度建设。通过10年"破"与"立",吴惠芳将永联村的治理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党建引领、区域协同、群众参与、依法办事。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吴惠芳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切实为百姓谋福利、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是老书记一生的追求,更是我回永联时的承诺。

为了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我们在全村实施农民集中居住时,没有采用常规的拆迁安置方式,而是尊重和维护农民家庭的存量资产,制定了拆归拆、分归分的办法,把货币形态的集体资产,公平地转化为家家户户的实物房产,让村民们合理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推进文化资源共享,2012年我们投资1亿元,高标准兴办永联小学,创办少年管弦乐队,让村民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小学教育,品味高雅艺术。同时,设立了养老尊老、助学奖学、生活补助等多项福利保障及二次分配机制,现在11000余名村民每人每年平均获得村集体现金分红1万元。为进一步规范分配方式,兑现我们“十四五”末村民从村集体直接分配的收入翻番承诺,我们调整了福利分配模式、分配标准,方案于今年年初顺利通过表决。根据新的办法测算,2023年我们的村民福利分配总额将大幅增加。

我们把精神富足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来推进,并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文明家庭奖评选为切入点,创新开展评比活动。2015年,永联村成立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从公厕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具体事情抓起,进一步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2019年,创新文明家庭奖评比办法,根据考核积分排名,颁发文明家庭标兵户、金质文明家庭户等荣誉奖牌。2021年,我们又开发了永联家庭数字信用系统,信用等级与家庭成员的权益待遇挂钩,推动文明创建达到更高层次。2022年,我们更是大抓乡村文化、文明建设,推进建设永联文体生活馆,楼上楼下6000多平方米,篮球、游泳馆、台球馆、拔河馆、舞蹈房等一应俱全;推进建设暨阳书画社,为村里的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与幸福蓝海合作,城市电影院线的最新电影在村里就可以同步上映;建设永联戏楼,小戏楼天天演,让村民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出祭祀文明新倡议,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3

他是一名优秀军人。如今,他已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优秀“村官”。

他,就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

今年11月10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名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58岁的吴惠芳赫然在列。

吴惠芳拥有25年军旅生涯。1980年,他考入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由贺龙元帅亲手创建的原南京军区某红军师。

服役期间,吴惠芳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作战、98抗洪等重大任务。2002年,表现优异的他被任命为原南京军区某红军师政治部主任。

然而,3年后,吴惠芳却作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告别在杭州生活的妻女,以自主择业的方式脱下军装回到农村老家,投身新农村建设。

“说实话,自打进了军营,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选择回村,因为我早已爱上了部队的一草一木。”吴惠芳说。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4

“这些年来,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我们永联村敢闯敢做、‘敢’字当头,敢破敢立、敢于争先,‘敢’字精神非常重要,是支撑我们永联走在前列的重要精神力量。”吴惠芳表示,新的一年,他将带领永联村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为引领,在乡村治理机制、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敢闯敢试,为张家港在新征程上全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贡献永联力量。

他是一名军人,25年军旅生涯成长为部队师级军官,曾率领部队赴江西九江抗洪抢险;他是一名村书记,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他履职尽责,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连任代表,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连任意味着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与重托,同时也寄予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将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做好调研,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2月10日,吴惠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5

“近年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和调研,为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做准备。”

吴惠芳说:“我对于农业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需要从国家政策方面来解决的,我将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意见建议带到会上,真正实现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基层代表代表基层,发出基层的最强音。”

吴惠芳透露,今年他准备围绕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数字乡村建设、企业合规建设以及法律法规修订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的职责就是要多为农民发声,把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建议带上去,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宣传好,多做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工作。”吴惠芳说。

这些天,吴惠芳正忙着为上全国人代会做精心准备,一方面,把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学深悟透,提高政治站位,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为审议工作报告等工作提前收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5

在部队25年时间的积累,让我回到永联村工作之后能够较快、较好地进入角色和履行职责。初时,我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学习农村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进入一种理论换装、知识更新的快速补习状态。

面对一个辖有10.5平方公里和11000余名村民的苏南农村,如何实现老书记“城里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要有”的梦想与追求,我一时找不到破题的思路。恰逢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经过和班子成员的商议,我们提出了永联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绘制出一幅永联小镇的规划图。十多年来,这张地图被不断修改,一个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职工群众居住在4A级景区环抱中。这些都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得益于我们的敢拼敢闯敢干。

2006年,我们抓住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的试点机会,开始实施村民集中居住工程。全村3600户农户积极支持,很快就把散居在田间地头的房屋进行了拆迁,建设了占地600多亩的农民集中区——永联小镇,并同步配套建起了农贸市场、医院、商业街、学校等现代化设施。基础设施完备后,我们开始着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2009年,在张家港市镇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永联成立了社会管理协调小组,把交警、城管、工商、卫生、消防等机构和执法人员派驻到永联,实现了城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永联人也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务。

随着永联的发展,小镇的社会形态、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旧的体制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1998年和2000年村办企业永钢集团两次转制时,吴栋材老书记坚持给村集体留下了25%的股份,也给村民种下了一颗摇钱树。为实现村企共建共享,同时确保企业市场化经营,我们将永钢集团和永联村的财务完全分开,村企两本账,两套管理人马,两套薪酬体系。从此,永钢集团按现代企业制度自我运行,永联村按乡规民约充分自治。

永联村除了持有永钢集团25%股份的集体资本,还有南北街近300间门面店的集体资产、8000亩耕地的集体土地。同时,永联村有1万村民、1万多外来人口,仅仅依靠村委会是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于是,我们决定在实现村企分离的基础上,实施政经分离。2011年,经请示上级,成立永合社区,并选举社区居委会,管理社区日常事务,服务广大居民群众;成立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从村委会剥离出来,由经济合作社公司化运行。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6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鱼、搞副业、办工厂,将一个贫困的长江滩涂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村。但随着村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书记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永联发展的人来治理村企。深思熟虑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转业到永联,帮一帮他。

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但是有一天父亲、母亲一同来到我当时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母亲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为儿子,我深知父亲一直将永联的发展作为他一生的心血,69岁的他也未曾有过歇下来的打算,这样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感召。作为军人,我已从军25年,当时任南京军区驻浙江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戎装一身,保家卫国是我的理想,更是对国家的承诺。一边是尽孝于亲,另一边是尽忠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深入思考,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同样是党的重要工作,到永联当一名村干部、服务好百姓,也是党的事业,同样光荣。于是,2005年,我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7

吴惠芳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迎来了第二场“硬仗”: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治理。

作为“永联小镇”的配套,吴惠芳带领村民开发了一条商业街,建起了宾馆、菜市场、卫生院、幼儿园等,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小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场“硬仗”是村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这是最难的一仗。”吴惠芳说,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农民现代化。

吴惠芳牵头组织修建了图书馆、小戏楼、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用文化“唤醒”文明。如今,永联村还建设了爱心互助街,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全村志愿者超过2000人。

吴惠芳说:“我们引导村民参与慈善互助活动,用爱心浇灌文明。慢慢地,永联人变得更文明了。”

现在的永联村,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坐姿端庄挺立……尽管离开军营已经10多年了,但吴惠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军人的养成。他说:“对我来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建设家乡的‘第二战场’上再立新功!”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8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也是一名老兵,在战场上负过伤,转业后一直担任永联村党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后,他带领村民敢闯敢干,让永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入新世纪,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永联村村办企业进入转型关键期,急需高素质管理人才。

吴栋材将目标“锁定”儿子吴惠芳,他看中的正是吴惠芳的军旅经历和管理能力。2005年1月1日,吴栋材来到部队对儿子说:“我这次来其实是想让你跟我回家,我们父子一起干!惠芳,村里需要你!”

深思熟虑之后,吴惠芳最终脱下军装,加入到永联的乡村振兴“战斗序列”,开始在“第二战场”发起“突击”。

乡村建设千头万绪,难度超乎想象。永联由三村合并而来,如何规划乡村建设?乡亲们怎么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扑面而来的矛盾和问题,让吴惠芳觉得真像走进了一个全新战场。

部队多年的培养教育,磨练了吴惠芳钢铁般的意志。他沉下心来,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了头绪,找准了方向,打响了走上“第二战场”的三场“硬仗”。

经过一系列周密的调查研究,吴惠芳牵头制定了永联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4大项主要目标和26个具体指标,提出建设“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素质美”的“四美”永联。

“我要让永联人过上城里的现代化生活。”按照这幅“导航图”,吴惠芳指挥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永联城镇化。

几年间,一座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全村3600多户人家高高兴兴住进“永联小镇”。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9

拥有25年军旅生涯的吴惠芳曾是一名优秀军人。1980年,他参加高考进入南京炮兵学院,从农民变成一名军人。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部队工作,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曾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并先后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已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城市优越生活环境,不给部队增加负担,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投身新农村建设,从一名军官变成了村官。

军校里,吴惠芳学的是军事指挥专业;部队里,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脱下军装,重回"农门","战场"变了,成了"三农"战线的一名"新兵"。凭借长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扎实的走访调研,以及25年军旅生涯锻炼的把握大局、判断趋势的能力,回到永联第二年,吴惠芳主导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启动现代化新永联建设,并系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即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全面推进永联新农村建设。2013年,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吴惠芳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从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等四个方面全面推进永联村美丽乡村建设。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全国农村发展治理专家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现在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永联村作为中国唯一的农村代表登台展示。吴惠芳也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先后受邀到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美丽乡村博鳌论坛等作讲座,讲述永联村的发展经验。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10

吴惠芳,男,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兼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执委。

1980年,吴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到杭州部队工作,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98年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2002年任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放弃师级军官身份,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甘做一名农民。他勇于创新,将过去村委会一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多元、立体的乡村治理结构;他恪尽职守,成立劳务公司,帮助600多名低能劳动力就业,每年筹集捐赠1000万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永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他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最美复转军人""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11

吴惠芳:我作为一名党员,而且还是永联村的党委书记,我的使命责任就是带着农民兄弟实现共同富裕。在10.5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我所在的村,包括我们的乡村企业,现在发展演变成为了一个小镇,而且它还走在了全国农村发展的前列。

能够带动永联村在新时代如火如荼地发展,得益于吴惠芳25年军旅生涯的培养和积淀。1980年,20岁的吴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学院学习军事指挥,由于表现突出,入学第二年就入了党。军校毕业后,吴惠芳随部队参加边境作战,经历了血与火的历练,一步步成长为部队优秀指挥员。1998年,时任团政委的吴惠芳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随后,又参与组建全军第一支两栖机械化步兵团,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年仅42岁就担任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转业时,原本可以进省城杭州安置,但父亲吴栋材两次来找他,动员他回家乡农村带领乡亲们谋发展。

吴惠芳: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12

农民不会因为物质富裕了,脑袋也会自然富裕。吴惠芳在带领永联人致富的同时,一直紧抓村民素质提升,既补"智"又补"志"。

一是抓教育。"永联的未来在孩子"。2012年,在他的主导下,永联村投资了1亿元,建设了设施一流的永联小学。2015年,他利用代表的身份,提交了《关于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议案》,引起了苏州市高度重视,为永联小学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2015年,吴惠芳引入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在荷风艺术基金会的指导下,永联小学成立了荷风管弦乐团,让永联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二是抓文明。吴惠芳把永联的文明建设分三个层次:传统农民、变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变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变合格公民。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在社区生活中发声、参与民主自治。为此,2015年,他在村里成立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从公厕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一件件具体事情抓起,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如今,永联村已经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三是抓公益。2012年,吴惠芳在永联小镇上主导建设了爱心互助街,设置学习互助、生活互助、娱乐互助、健康互助等4大功能区,爱心街的LOGO是两个交叉的爱心,是吴惠芳亲手设计绘制的,寓意是让永联人在共建中才能共享,不能让人在不劳而获中丧失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的意志和能力。2010年,吴惠芳就申请成立了永联为民基金会,每次外出讲课费,他都捐在基金会,累计30余万元。基金会的资金用于村里困难对象帮扶,但条件是每年在基金会里捐款过。

吴惠芳从部队师职军官转身为苏南小村庄普通"村官",目标就是致力于将永联村打造成为中国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样板,成为中国乡村小镇率先走向世界的标杆。转业13年,他继续前进,发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带领永联村乘风破浪、逐梦小康。以生动的实践书写了转业军人在平凡岗位再立新功精彩篇章,折射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13

随着全村基础设施问题的解决、村企关系的梳理、以及城镇化的公共管理服务的到位,尤其是农民实行集中居住后,土地统一流转,由村经济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管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再也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吴惠芳在思考新的问题:一是除了土地流转费,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如何增收?二是现代化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如何才能提高附加值?

一直以来,永联村集体经济是"一钢独大",符合条件的村民能进厂工作,很多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技能的村民进不了厂,家庭往往更困难。

2009年,吴惠芳提出来要在永联村发展乡村旅游。但一穷二白怎么发展旅游?吴惠芳组织学过旅游、农学、规划的三个大学生员工研究策划发展乡村旅游,半年之后,江南农耕文化园开门营业。为了提升人气,他又在永联小镇上打造了一条江鲜美食街,举办江鲜美食节。经过几年的发展,永联旅游已经快速发展,"吃江鲜,到永联"成为周边城市的共识,并且带动了400多村民就业,2017年游客人次达100万,销售收入1亿多元,永联小镇门面也随着人气的提升,年租金收入达1200多万元。

发展旅游产业尝到了甜头,吴惠芳决定用旅游带动农业:构建一个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将永联村8000亩的耕地建成了4000亩的苗木基地、3000亩的粮食基地、400亩的果蔬基地、100亩的特种水产基地,实现了种植养殖基地化;投资建设腌腊制品厂、谷物加工作坊及传统酿酒、榨油等作坊,实现了加工制作工业化;主打长江鲜、农家菜品牌,实现了餐饮美食特色化;成立永联天天配送公司,构建销售、物流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2017年天天鲜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销售配送标准化;整合永联区域景点及江苏张家港市东部区域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长三角市民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观光产品化。

2014年,永联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7年,永联小镇被江苏省确立为首批13家田园风情小镇之一。2018年,永联村全域旅游发展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先后报道。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14

1960年吴惠芳出生于苏州张家港永联村。他的父亲吴栋材是一名曾经“扛过枪、跨过江、负过伤”的老兵。1980年,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吴惠芳高中毕业即报考了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部队,成为基层炮营的排长。至今,他对于如何定坐标、瞄靶位,仍有一套心得。1984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受血与火的考验。1998年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经历风雨洗礼。后又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42岁的吴惠芳升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正当他干得顺风顺水之时,一场人生重大抉择摆在了45岁的吴惠芳面前——老父亲力劝他转业回乡。

在吴惠芳的心目中,母亲虽然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妇女,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母亲的为人处世和内心的那份仁爱,对父亲和几个子女影响极大,以至在回到永联村以后,吴惠芳与人谈起母亲时,还会眼泛泪光。

面对古稀之年的父母,吴惠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5年的军旅生涯,老山战场、九八抗洪......父母经历了多少的提心吊胆、日思夜想?是否亏欠两位老人太多?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与深思熟虑后,吴惠芳终于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从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岗位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投身新农村建设。

吴惠芳事迹心得总结篇15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1978年,这位曾经参加过战争的三等甲级伤残军人回到永联村,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带领村民们建起了后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永钢集团,完成了穷村变富村的华丽转变。后来,永联村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急需高素质管理人才,老吴书记在四处招贤纳才的同时,也将目标锁定了自己的儿子吴惠芳。

吴惠芳:我父亲1978年在村里担任书记,1984年村里自筹资金30万元办起了钢厂,几十年来,他把村庄建设和企业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面对年近古稀的父亲和那双期待的目光,吴惠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答应了父亲。2005年秋天,吴惠芳自主择业回到永联村,经组织推荐、上级考察和党委任命,担任了村党委副书记,同时被永钢集团董事局任命为集团副总经理。

吴惠芳:作为一个儿子,面对一个近70岁的老人,我到永联村工作是尽忠与尽孝的统一。既是对父亲负责,更是对老百姓负责,也是对党忠诚的体现。我们在部队的时候,带兵备战,保家卫国,践行宗旨,但是发展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同样是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9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