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段时间研读小学美术新课标,我收获很多,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摆设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比方,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二、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比如让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用泥做成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四、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摆设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一堂堂生本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在新课标的学习当中,一切突出了以健康第一的要求,我们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所以各个方面我们都得加强重视,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以不同的教育观念,要因人而异,同时我们要划分不同水平阶段的学习水平,但是最要的还是关于健康教育。
在教学的各个角落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以后的教育方向中强调了健康,并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实践为手段,以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活动。所以,我们应当改变体育就是使学生四肢发达的旧观念,加强心理健康的渗透。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
1、 培养学生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和看问题的公正态度,减少以偏概全。
2、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接纳性,使学生能够现实的评价自己,不过分的显示自己,不刻意的取悦别人,能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3、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4、 培养学生与别人能建立亲密关系。
5、 培养学生稳定和协调的人格结构,能对认知与情感之间产生的矛盾进行自我调适。
6、 培养学生对有意义的活动的积极态度,能够在活动中得到愉悦,产生快乐的心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想和做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日后改进,总之,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收获。
还有就是关于对教材的认识也是体现一个教师能力以及对学生的评价适合度也是影响教育的直观作用,我们不妨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以更直接的方式去将体育教育的精髓传递给学生。
一、对教材选择的认识
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既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又不能一味地放得过开,要把握好自主选择的尺度。如果教材内容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会给教师的指导带来困难和不便。因此,教师应针对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兴趣爱好、学校的具体情况等确定教材的选择范围,使学生的学习既有目的性,又有自主选择性,做到“限而不死”、“活而不乱”。
根据我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要重视和保护个别学生(如肥胖生等)对田径项目的学习兴趣,培养田径项目上的特长,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我认为一个不了解田径项目、不会欣赏田径比赛的学生,至少他的体育方面的知识是欠缺
主动参与就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自觉积极地动起来,或游戏、或讨论、或教学比赛。现今的教学评价也把主动参与作为重点内容。小学课堂教学的参与方式更多为游戏,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二、对学生的评价
为了使体育学习的评价真正在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成绩和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作用,体育的评价不仅只有教师参与,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互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重要环节,有利于生生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通过相互评价,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在同伴的赞扬声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又能通过同伴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获得提高。在评价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面、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学生的评价难免会有偏差,学生评价在总评中占的比例不能过高,仍应以教师评价为主体。教师应积极地组织,科学地指导学生评价,综合利用学生评价中的积极合理部分,及时淡化和纠正不合理的部分,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和发展进步及努力程度、锻炼的独立性、创造性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价,才能使评价公正、准确、合理,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新的课程标准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内容完善、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对学生的学习更具激励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切忌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创新,真正把新的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伴随着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实质,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南昌市开展了新课标深度解读与教学指导培训活动。我有幸参与学习。
7月14日、15日的学科课程培训,分为四场,共11个学习专题。
在“学科课程”的培训中,专家老师们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__年版)》,为老师们深入解读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新变化和新方向,以及教师如何做好地理课程的“教-学-评”给出了很多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
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通过聆听讲座、研读新课标,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教——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标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课程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标将由三维目标,转为核心素养目标。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体现的是地理课程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的独特价值。为此,教师要依据核心素养,结合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
除此之外,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理念的提出,也为教师开展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活化课程内容,优选课堂教学素材,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活动主题化等形式或将成为未来地理课堂的主旋律。
学——注重学生参与。
做的再美味的菜,孩子不吃,也无法吸收菜中的营养。
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很美好,最关键的是要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
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除了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多开展动手实践和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在亲身经历中让学习发生,从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评——发挥评价功能。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过程性评价较为忽略。新课程中初了终结性评价外,还强调过程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发挥评价的诊断、引导、改进、激励功能。在评价方法上,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促使学生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学习到何种程度,评价的标准如何?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中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学业质量”要求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业质量”标准制定更加详细的评价细则,以便评价过程更直观、更有效。
只有知识更新,才有实践创新。培新学习只是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如何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核心素养落地,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创新。
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 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 我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 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就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们要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让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再次树立语文的核心素养理念的价值观,明确了义务教育各学习任务群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以及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课标与旧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方案上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的设置以及细化了具体的实施要求。这就更加凸显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新课标中也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在这次讲座中,我认识到这6个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的关系,或者说是整体对应的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色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这给我在教学中也有了很大的启示,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有梯度,层层递进,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螺旋式上升结构,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中,要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将语文的知识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选择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在这次讲座中,也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一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普通高中阶段分别是,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入到学习群中,并且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教学建议,这对我们做好。小初高的衔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讲座中也对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列举了实例分析,让我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估,新课标凸显的人文价值越来越重要,应试教育中,过分追求分数,已经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质量如何评估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究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多运用过程性评价,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是否达成。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综合评价,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也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聆听吴教授对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全体语文老师们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让教师们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明晰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们会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老师们会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新课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