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求职1号站 > 职场热点 >

天贶节的传统习俗

| 淑娟

天贶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节。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今天小编整理了天贶节的传统习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天贶节的传统习俗

天贶节的传统习俗

【晒衣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

【包饺子】“六月六,包饺子”也是农村老家的风俗。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饺子吃,据说吃了六月六的饺子就不会疰夏,也不会生灾。

【百索绳】农村老家也有“六月六,百索绳子(端午节给小孩系的)甩上屋”之说。还传说,六月六,百索绳子甩上屋后就被喜鹊叼去造七彩桥了,为的是让牛郎织女在七月初七相会。

【接姑姑】农历六月初六,民间就有“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每逢这天,出嫁的女儿领着孩子,会同夫君,兴高采烈地回到娘家,和父母、姐妹兄弟团圆;娘家人也会拿出最好的食品,殷情招待。

【宗教活动】农历六月六,又是民间的虫王节。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在六月六还有不少宗教活动。例如辽宁盖州有八腊庙会,是一种为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山东民间在农历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

【晒书】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

【求平安】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农历六月六必为大象沐浴,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另一种方式是施用巫术。在大雨将至之际,如天气连阴不止,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

天贶节的来源

天贶节的来历与道教联系紧密。

史载北宋景德五年有黄帛二丈许挂于左承天门屋角上,上有一包书卷,即所谓天书。

内有黄字三幅,其书词颇似《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真宗能以“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赵氏“世祚延永”之意。群臣称贺,真宗即将此事告于天地、宗庙,并改年号为大中祥符。

四月,诏修玉清昭应宫,以供奉天书。后来,在泰山和皇宫内又有二次“天书”下降之事,遂以“天书”初降日三月三日为天庆节。

而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上天于六月初六日,在泰山又降下天书一部,勉励天下众生“崇孝奉吾,育民广福”,便可“国祚延永,寿历遐岁”。

宋真宗为酬神恩,亲率皇家仪仗前往泰山祭天,并下令在岱庙修建天贶殿,并把六月初六日定为“天贶节”,全国放假一日,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同时,除天庆节外,天贶节外;以四月一日“天书”降于皇宫,为天祯节;以七月一日圣祖初降,为先天节;以十月二十日圣祖降延恩殿,为降圣节。

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道教)的由来

天贶宝殿

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

现存的天贶殿正中祀东岳大帝,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与此相对的明间大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清代铜五供一套及铜缶、铜釜等。

大殿殿前露台高筑,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庄严,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露台南侧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俗称迷糊石。天贶殿周围施以环廊,形成一个大院落,把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建筑紧紧地怀抱着,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

整座大殿栾栌迭耸,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这富丽唐皇的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除了宏大的建筑外,在天贶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此壁画原为宋代所绘,据文献记载:金大定年间和元代至正年间天贶殿毁于火灾,壁画遭到较大破坏,金、元、明、清各代均有补修。

壁画总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而这场面也可以看作是宋真宗当年封禅泰山的真实写照,“启”是出发,“跸”是清道静街,亦作停留意,“回銮”是返回之意。壁画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

整个画面计675人,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回銮的盛况,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翻经节、晒神袍

六月初六这天,道观除继续纪念此日天降祥瑞以外,还把这一天作为翻晒经书的“翻经节”。

如旧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

而在江南一带梅雨过后需要翻晒衣物,六月初正当其时,所以民间多把天贶节理解为天赐的翻晒良机。旧时上海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日,在城隍庙内园举行晒袍会;名为晒袍,实际上是全城成衣匠展示各种款式的服饰的节日,各家工匠纷纷拿出自己的精品成衣,珍奇斗艳,展示自己精巧的手艺!

六月初六日天贶节还有哪些说法

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

天贶节六月六相关习俗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

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

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产的小麦面粉,蒸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意喻自家又获得了丰收。

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有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等。

在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传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由于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东床择婿时,裸体睡觉,口里大嚼的就是“胡饼”,故相沿成俗。

这种“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万荣一带要吃煎饼、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的精明强干。

关于六月六回娘家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

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

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

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5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