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向企事业单位寻求为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的一种过程。
计划招聘2名编辑,投简历者有60多人。我选择12人面试笔试,实际来了9个,其中硕士学位2人,本科(含自考)7人。
我一向不重视学历,一方面是自己学历低就武大郎开店,另一方面是因为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个被通知来面试笔试者事先问我要带什么材料,我说只要能力强考试成绩好就行了,证书不用带来。
但我很看重笔试,因为我去年竟然录用一个在后来的考试中竟不知道一些初中语文常识的编辑。在她因不能胜任而离开时,她才告诉我是高中没有上完。
这次考试内容为改错(错别字、病句),基本上中学语文水平内容,但这题普遍做得不好。
另一个题目是知识面。其中的文史地涉及的全是初中内容,但大部分人不会做。政治经济名人也都是近期热点人物,但也做得不好。
最后一道是作文,题目是《我能胜任诚商道编辑/记者》。我发现,大部分人作文水平实在达不到高一中等。
这使我想起了前不久某名牌大学自主招生时,对200多名各地推荐的优秀高中生考试,绝大多数竟然不知道“太原”是哪个省的城市,他们是理科生,似乎情有可原。
据说某大学一次测试,十个名人包括袁隆平、王选在内的八个科学家几乎少有人知,而二个演艺界名人大家几乎都知道。
面对上面的试卷,我茫茫然。我不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学了些什么。有人说除了英语和计算机考级外,真正的专业课不用怎么学就能过关。有人在网上的时间比在教室上课多。有点甚至在校外租房过起了准夫妻生活。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人力资源圈里对80后颇有微辞,许多企业对Y一代有所偏见,他们大多认为Y一代事业心不强,团队意识差。对之我也曾在多种场合为之辩护,不能一棍子打掉一树的枣。
但是,既然社会上在讨论80后现象,就肯定是有值得讨论的原因。我认为,知识之肤浅和技能之薄弱才是一些大学毕业生的硬伤,这已经不是短板的问题,而是整个木桶的材料问题了。
当我们抱怨工作难找的同时,是否也要检讨一下自己的实力?要知道,很多企业其实是求才若渴,正为招不来人才而发愁呢,为什么却偏偏不用你?